运动障碍性疾病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2019临床药学(2班)李林熹-
回帖数:0

①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50到60岁之间,平均55岁,男性多于女性。

(1)运动症状:

常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型进展。

静止性震颤,静止时出现或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为搓丸样震颤,节律4到6次每秒。

肌强直,呈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开始是精细运动为主,后期发展到全面性动作缓慢。体检见面具脸,书写字体越写越小,呈现小字征。

姿势步态障碍,起步困难,步伐小,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和转弯,即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有时行走时突然出现双脚不能抬起,好像被黏在地上一样。

(2)非运动症状:

嗅觉减退

睡眠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性功能减退,体位性低血压等。

精神和认知障碍,如抑郁,焦虑,甚至痴呆。

②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

③常用的治疗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促多巴胺释放药物,左旋多巴类制剂,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