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中国文学经典导读——《野草》课前要求
课前阅读材料:
一、散文诗的发端与传播
散文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正式诞生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第一个使用“小散文诗”这个名称,并自觉用这种体裁进行创作的人是法国的波特莱尔-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波特莱尔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浪子,十九世纪西方颓废时代忧郁病患者。他一生都在灵与肉的苦痛博斗中喘息,愤世嫉俗常使他在官能刺激中寻求麻醉,但不肯下沉的灵魂却使他又生出无穷无尽的负疚和忏悔。他无法抑制自己在纵欲、酗酒、吸毒中寻找“堕落的快乐”,更抑制不住自己精神深处向往光明、理想、真爱、至美等“上升的意愿”。他生命的绳子两端各站着一个强有力的魔鬼,以他的心灵为战场展开了只有死亡能够结束的拉锯战,灵魂和情绪在锯齿下纷纷飘落,结晶为波特莱尔的艺术,一本是诗:《恶之花》;一本是1869年的散文诗:《巴黎的忧郁》(又名《小散文诗》)。
创作之初,据波特莱尔自己说是受了法国浪漫主义诗人阿卢瓦修斯·贝特朗类似散文诗的集子《夜晚的加斯帕尔》的启发:“……我想自己也不妨做一些类似的工作,以他描绘古代珍奇多采生活的方法应用到现代生活的描绘上来,更确切地说,描绘一种现代的、更抽象的生活。……我们谁没有梦想过创造那种诗的散文的奇迹呢?它没有节律和韵脚,非常柔和,相当灵活,对比性强,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不过,正如波特集尔自己所感觉到的那样:“说真的,我对贝特朗的羡慕,恐怕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快乐。当我开始做这件事时,我就发现我不仅离那种神秘而光辉的模特儿甚远,而且我还做出了个别的意想不到的东西。”
与其说散文诗作家需要摄取和描绘的能力,倒不如说更需要从日常生活情景、细节中洞察底蕴和赋予情感的才能。散文诗不象诗歌那样超脱,它允许某些散文性细节的存在。然而散文性细节进入散文诗,虽帮助它突破了诗的限制,获得了自己的审美内容和表现上的自由舒展,更能传达近、现代社会人们复杂化、散文化了的情感意绪,但是,这些细节倘若没有诗的内涵和诗的提炼,又可能变成另一种限制,使散文诗降格,成为有诗意的散文(波特莱尔以前的作品大多如此)。散文诗作家的能力,首先体现在日常生活场景、细节面前有深刻丰富的感觉和想象,同时能渗进自己的社会和人生体验,让日常生活场景、细节从原有的自然物质状态中蜕变出来,成为思想感情的形象载体,然后通过散文诗艺术构成的心理综合,表现曲折流转的情思意绪,显露内心世界瞬间转变如同云雾中山水的消息。
波特莱尔在散文诗方面的创造和成功,首先引起了本国诗人、作家们的注意,并受到当时很有影响的哗美派作家们的推崇和提倡。马拉美(”“phaneMallarme)、兰波(Arth”rRimbaud)、瓦雷里(Paulvalery)、福尔、(paulFart)、鲁易斯(PierreLouy:)、核佛尔第(PiepreReverdy)等都有意采用这种文体写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国外受他影响的俄有屠格涅夫,英有王尔德(Oscarwitde)。此外,爱尔兰诗人顿塞(Dumsay)、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MariaRike)、美国小品作家史密斯(LoganSmith)、西班牙文体家阿左林("Azorin,,,Jos。MartinezRuiz)等都写出了广泛流行的作品。在二十世纪初开始,散文诗又汇入了东方民族的作品。印度诗人泰戈尔、我国文豪鲁迅、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等人的散文诗在以东方式的沉思和悟性赋予了散文诗作品很高的境界。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便是在这一文坛环境下诞生的,鲁迅说,《野草》里面有我的哲学,而且他说,《野草》是属于我自己的。他不希望青年们看他的《野草》,那是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是最具有鲁迅个性、最属于鲁迅个人话语的一部作品。鲁迅的《野草》是我们接近鲁迅灵魂的一个窗口。他的《野草》是在夜间写作的,所面对的是一个赤裸裸的自我。